陵园动态

幸福也有公式? 欲望是分母,越小越幸福

2018-09-01 16:01:37 御泉陵园 546

2012央视采访刚刚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

问出“你幸福吗”?

莫言说,“我不知道”

“我现在压力很大

忧虑重重,能幸福么?

但我要说不幸福,

那也太装了吧。

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这可能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生活条件比以前提高了太多

经济收入高了何止数倍

没理由说不幸福

可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呢?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幸福到底是什么?


想要追求幸福

总要弄明白什么是幸福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

都将财富或物质的满足当成

幸福最根本甚至唯一的要素

虽然很难定义幸福是什么

但我们可以肯定绝不会如此单一

因为大家都觉得童年很幸福

恰恰那时我们身无长物



幸福和财富有没有关系?

当然有!

但相对于人无限的欲望而言

世界上的资源总量

是有限的、不足的

经济学家研究的就是

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

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用

但这样就能得到幸福了吗?



经济学家的幸福方程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

幸福 = 效用 / 欲望

效用是指人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

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从这个公式来看

获得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

效用与欲望


想要得到幸福

一般人的思路都是提高“分子”

想尽方法获得更多效用(利益)

这是通常世人追求幸福的思路



但这里有一个“陷阱”

就如《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人的欲望总在不断的升级中

满足一个又产生新的一个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

那从这个公式看

如果分子的扩大

追赶不上分母膨胀的速度

不仅幸福感缩水

急迫和焦虑更会迅速升级


欲望越小越接近幸福


换一个角度看

即使效用(分子)保持不变

欲望(分母)越小

幸福感自然就提升了

传承几千年的古训反复地说

少欲知足

知足方能常乐




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

一生也留下了两部经典巨著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前者指引人们研究效用最大化

后者其实告诫人们要控制欲望

除了有自利的进取心

还要有利他的同情心

其本质就是这个“幸福方程式”

可惜现阶段的世人

只侧重于《国富论》

却将《道德情操论》抛诸脑后



幸福不只一种方式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

在人能感受到的幸福感中

由金钱带来仅占20%甚至更少

对低收入者而言

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更密切

但随着收入的提高

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

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会减弱

“幸福公式”绝不是如此单一


影响幸福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和谐的家庭生活

符合个人兴趣的工作

通过付出和奉献获得的满足

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等等

......



佛说“多欲为苦 知足安乐”


要想获得幸福

减少分母比扩大分子要实际

控制欲望比追逐财富更有效

少欲知足正是佛经中

经常勉励众人的生活态度



《佛遗教经》中就说

“当知多欲之人

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若欲脱诸苦恼  当观知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